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本地信息

从“开门红”拼出“全年红” 东阳“文旅+”繁花绽放

发布日期: 2025-02-20 14:44 来源: 歌画东阳客户端 字号: [ ]

记者 张延宁 摄影 包康轩 胡扬辉 通讯员 王江红

2025年新春佳节,东阳文旅市场迎来了热闹非凡的“开门红”。据我市文旅部门综合测算,2025年春节长假八天(1月28日至2月4日),东阳重点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129.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实现旅游门票收入0.85亿元。得益于我市正积极打造文旅融合精品,提升游客体验,假期过后,这股文旅热潮仍在持续。

经济发展“开门红”是基础,“四季红”是关键,如何以“开门红”冲刺“全年红”?或许可以在新春文旅中找到答案。

●活动创新驱动“长红”

image.png

横店清明上河图景区游人如织

“开门红”的背后,不得不提乙巳蛇年最火热的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景区的上元灯会。一盏盏璀璨夺目的彩灯,丰富的体验活动,增添了不少年味,带来一波消费热潮。

市民张女士每年春节都会和家人到横店影视城景区游玩,“横店景区每年推出的特色活动我们都不会错过。在春节阖家团圆的时候一起来景区感受热闹的年味儿再合适不过了。”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景区要想长远发展离不开创新。灯会破圈的背后,就是横店对影视IP的深度开发与活化创新。横店影视城每年都会根据不同节假日推出相应的特色活动,在景观布置、活动策划等方面下足功夫,例如夏季梦幻谷景区的水上音乐节、国庆节期间明清宫苑景区引进经典话剧《直播开国大典》、春节特色灯会等,为游客提供体验感十足的假期。

景区创新活动形式是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游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创新的活动形式能够打破传统束缚,推动旅游产业向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非遗融合绘就“长红”

image.png

城东街道李宅社区的大堂灯被点亮,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赏。

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非遗”成为2025年春节旅游的关键词之一。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上,东阳花灯亮相晚会舞台,为今年的“非遗版”春节增添了东阳元素。

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十大领域。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不仅是东阳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独特资源。

image.png

卢宅景区安儒“三十六行”表演

今年春节期间,卢宅景区推出新春民俗大庙会,每天邀请东阳秋车抬阁、高跷等有特色的民俗表演团队在景区的预定路线、区域踩街巡演,每晚邀请金华各县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一台戏”表演,并通过汇集非遗演艺,打响卢宅民俗文化汇集地的金字招牌,形成“观民俗去卢宅、赏民俗去卢宅、听民俗去卢宅、玩民俗去卢宅、吃民俗去卢宅”的独特新春品牌。这一特色活动,正是“非遗+文旅”的生动实践。

image.png

游客畅游卢宅

近年来,我市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建设非遗工坊、举办民俗大庙会等活动,让非遗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东阳非遗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打造非遗旅游线路、建设非遗主题街区等方式,将非遗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助力旅游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拓宽“长红”

春节假期,南市街道梨川漫谷迎来了大批游客,每日接待游客达3000至5000人次,旅游收入超10万元,展现出乡村旅游的强大潜能。

乡村休闲旅游作为方兴未艾的旅游形式,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有效激活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和农家特色等乡村闲置资源,吸引游客,而且能吸引外来投资并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当地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销售,进而增强乡村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湖溪八里湾共享田园、南马花园天香湾景区、三单乡大地艺术谷、六石白溪江共享田园……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涌现一批风景美、潜力强、受欢迎的乡村风景。据市文旅部门统计,春节期间,我市重点乡村旅游点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6.44万人次,同比上升17.7%,成为新春旅游的一大亮点。

image.png

南马镇花园游乐园内巡游的卡通玩偶与小朋友一起互动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我市正逐步构建起一个以乡村旅游为核心,涵盖农业、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旅游项目的品质和特色,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旅游营销和推广,推动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措施,我市的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文博体验促进“长红”

市博物馆推出“佳偶天成——八婺婚俗文化展”,中国木雕博物馆推出“吹影镂尘——竹木石雕刻艺术联展”,市美术馆推出“戏从温州来 宋韵南戏——中国画作研究展”,市文化馆在江滨文化中心开展“印迎新春”篆刻邀请展,市图书馆推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这个春节,“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市民游客新的旅游选择。据统计,春节期间,我市市级公共文化场馆累计接待游客12.74万人次,“文博热”为旅游市场添了一把“火”。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关键桥梁。“文博热”是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具象体现。如今,公共文化场所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空间,而是集展览、教育、互动、文创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验平台。市民彭女士每逢假期都会带着孩子去市博物馆参加各类体验活动,感受文化假期,“孩子一开始不愿意去,现在都是主动询问什么时候有活动,这足够说明亲身体验文化是文化传承最好的渠道。”彭女士说。

为了更好地提供文化服务,我市公共文化场馆不仅假期“不打烊”,延长服务时间,还会针对不同的展览主题推出各类特色活动,打造新颖体验方式,让市民游客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实现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