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结束没多久,一转眼,寒假“体验卡”也即将到期。过了个节,不少成人甚至是青少年都觉得浑身不得劲,感觉无法恢复到节前的工作、学习状态。连日来,我市多家医院发现节后因各类不适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有增多趋势。
“一想到上班就浑身难受,这几天都没缓过来。”市民李晓单是一名年轻的上班族,春节期间,她和亲朋好友聚会不断,每天熬夜打游戏、追剧,饮食也毫无节制,顿顿都是大鱼大肉。假期结束后,她感觉浑身乏力,早上起不来,晚上又睡不着,上班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还总是食欲不振,看到油腻的食物就恶心。无奈之下,她于近日前往市中医院就诊,医生为其开具了中药进行调理。
所谓节后综合征,一般是在较长假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表现。心理层面,容易产生失落、焦虑、忧郁、暴躁等负面情绪,时常感到疲惫不堪,睡眠质量下降,学习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生理层面,则可能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食欲不振、腹泻等。
“节后综合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调整来缓解。”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吴如飞介绍,当人们从假期的完全放松状态,突然切换到忙碌的工作状态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被“剥夺”的感觉,这是导致节后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普遍且正常。
如何摆脱节后综合征,恢复满满元气呢?吴如飞建议,在假期结束前,就可以对节后生活进行规划,给出一段空白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尽量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如果节日期间熬夜较多,可以适当午休30分钟到1小时,帮助恢复精力,逐步将作息时间调整到正常状态,让身体适应工作和学习的节奏。与此同时,节后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运动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缓解疲劳和压力。节后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以上,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面对节后的工作和学习压力,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用听音乐、阅读、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前规划好工作和学习计划,将任务分解,逐步完成,避免因任务堆积而产生压力。在假期结束前一两天,就要开始调整状态,减少娱乐活动,把心思收回到工作和学习上。
吴如飞提醒,预防节后综合征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是在假期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作息规律、饮食健康、适度运动,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假期后重新投入紧张的工作,部分人会有种陌生感,甚至恐惧感,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可以先从简单的工作入手、循序渐进,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如果相关症状一直没有缓解,就需要及时就医。
来源:东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