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乡镇动态

别院深深北后周

发布日期: 2024-07-12 16:19 来源: 六石街道 字号: [ ] 浏览次数: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6月,行走在北后周村,就像到了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充满着江南的诗情画意。沿着全省古建筑群中最长的中轴线,穿过村综合楼、彩虹桥、牌坊、肇庆堂、同源堂、培丰堂、桃源堂,隔着迷蒙的雨,绿水悠悠,花香隐隐。

村落一隅,200多年历史老屋改造而成的逸庐民宿诠释了“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的静谧之妙。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肇庆堂的建筑风格和深宅大院式的生活成为世人争相观瞻“网红地”。

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一朝惊艳天下知”,北后周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时光里厚积薄发,如今,已然绘就了人文乡村新场景,一幅江南秀丽的农文旅创融合画卷正徐徐展开。

留住记忆

明弘治至正德年间(1488—1521),卢东父子建造的肇庆堂,是东阳现存最早的民居建筑,也是现存最大的三开间厅堂建筑,集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其屋檐下长条形白底彩绘,历经百年风雨仍鲜艳夺目。那些取材于民间生活场景的壁画,或浓墨重彩,或工笔写意,所及之物无不栩栩如生。

2011年,在东阳市文物部门和六石街道的指导支持下,北后周村历经多年精心修缮、复原,累计投入资金达4000多万元,再现了百年古建筑群风姿绰约的旧貌,重焕旧岁月里的光华。

肇庆堂南面,在遗址上重建的仿古戏台,布局对称,前台两侧设吹拉器乐演奏之所,戏台两侧廊庑设有观戏楼。整栋建筑气宇轩昂,造型华丽。肇庆堂、光裕堂、千年桂花、百年古樟、古井、滴水园等,每到一处,清风徐徐,村情悠悠,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乡情、纯纯的乡味和深深的乡愁。

建筑可以复原,文化如何传承?北后周村,亦是东阳竹编发源地之一,村民曾多以篾匠为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竹编。村上有卢光华等多个国家级竹编大师。为让文化永流传,竹工艺馆、竹编研学基地等应运而生。

步入村竹编研学基地,竹门掩映之间,竹编之风席卷而来。托篮、托匾、饭篮、灯罩、竹椅……架上陈列着竹编传承人卢孝强各式各样的竹编作品。为了让游客有故事听、有事情干、有活动体验,村里还增设了古钱币收藏馆、织布艺术馆等近10个体验馆,每个馆内设有体验区、产品展示销售区、大师工作区、网红直播区,对闲置文化资源实施统筹利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山水、人文、乡村”为一体的北后周成为东阳文化金名片,让游客到北后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赓续血脉

北后周村也是六石红色旅游线路的起始地,拥有众多革命遗址。

卢牛茶馆,位于村庄边缘,独门独户,曾是革命烈士卢牛的故居,是当时东阳北乡地区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为了给我党开展革命活动提供方便,及时加强联系,北后周党支部将地下秘密交通联络点设于此处,并任命卢牛为交通联络员。1934年,卢牛担任北乡区委书记后,以开茶馆作掩护,多次在此召开党员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次年,国民党军队开始“围剿”共产党员和红军游击队,卢牛不幸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虽然昔日革命的惨烈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英雄的荣耀至今仍在。2021年,北后周村启动了卢牛茶馆遗址修缮工程,充分利用老物件,还原历史场景,并引入新服务,力求再现卢牛生前经营茶馆的真实场景。充满历史故事的卢牛茶馆里,那扇满是革命枪眼遗痕的木门在历史硝烟褪去后,散发出特有的安详与宁静。

为让这些精神在少年们的心中扎根,将红色文化代代传承,卢牛茶馆旁的“星火六石记忆馆”拔地而起。记忆馆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分为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成立中共东阳北乡区委、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站、召开中共东阳一大、爆发石马坑战役和抗日武装斗争六大板块。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场所,馆内挖掘了一批珍贵文物史料,通过文字展板、历史图片、实物展示等形式真实地呈现了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时期六石境内的革命历程和斗争盛况,记载了六石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光荣历史。

北后周也以其独特的红色旅游魅力,结合绿色生态资源,成为乡村旅游胜地,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走向未来

日前,由北后周村、横塘村和金鸡村共同组成的六石“北境潮乡”未来乡村片区,在2023年度浙江省“未来乡村”创建成效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村称号。这让有着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等多项荣誉的北后周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足的动力与信心。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及文化遗产的原则下,北后周村持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古建筑保护开发力度,推进竹编、影视、研学三大特色产业发展。肇庆堂每年吸引影视剧组超30个,为村集体带来年收入约45万元。引入的逸庐民宿,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体验形式。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和多个社会实践平台,为青年学子及游客深入了解学习非遗文化提供了机会。同时,北后周还积极引入“慢生活、轻时尚”型乡村休闲业态,推动文旅、夜游、研学、康养、营地等多维度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新潮“未来乡村”。

位于肇庆堂一侧的国潮文化大院,是北后周村探索“未来乡村”发展的新路径之一。该场馆利用先进数字设备实现一键开馆、分区控制等功能,通过互动大屏实时展示村庄文化介绍和“未来乡村”大数据,包括休闲康养、场景介绍、场馆预约等信息,实现了数字化场景与线下自然人文资源之间的无缝对接,让“未来”这一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不仅如此,北后周村还为50余位患有疾病或年事已高的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和台灯,全方位提供健康监测、定位、拨打电话等服务,让不在身边的子女能够实时了解老人的动态。“现在的北后周太好哩,景美人美,生活美。”今年90岁的村民卢淳忠脸上洋溢着幸福。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打造“人文乡村”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深挖村庄特色,大步发展的同时,北后周村将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持续加强对乡村区域内环境治理,打造绿色工程,塑形也铸魂,以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为双抓手,在不断夯实居住环境的基础上,让乡村更具宜居性,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乐园。

来源:金华日报